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刘伯温当然有这样的追求,但和很多读书人一样,这是个艰难的过程。自孔孟之后,中国历史上被认可的“三不朽”人物只有两个半:两个是王阳明与曾国藩,半个是诸葛亮。
我们注意一点,刘伯温这年恰好三十岁,正是孔夫子说的三十而立志向的年纪。刘伯温的志向很灵动,没有按部就班,因为他是先立言,再想办法立德,然后立功。
儒家门徒说,立德立功立言,应该是有顺序的。个人道德无懈可击后才能立下盖世功勋,只有立下盖世功勋后,你才有资格立下言论,因为只有这样的“言”才能被别人认可。不过,这明显是儒家门徒抽了自己的嘴巴,他们说孔子是三不朽人物,可孔子恐怕只立了个德。你非要说孔子诛杀文化名人少正卯是立功,那也没有办法。但孔子没立什么言,他曾亲口承认,自己是只叙述别人的正确言论而不原创(述而不作)。
刘伯温很显然意识到这点,所以他说:“我原创几本书吧,算是个立言。”所谓立言,无非是提出点儿自己的主张不人云亦云罢了。
最先被立的言是他在军事方面的思想。当初,他在石门书院读书时,就苦思过军事战略问题。但自那之后,一直没有用武之地。既然不能在战场上发挥才智,那就在纸上发挥吧。
于是,《百战奇略》出炉,在这本书中,作者把如何打赢一场战役做了充分的发挥。从作战来看,世界上的交战双方没有实力优劣之分,只有谋略之好坏。仅以众寡来说,你人多,对方人少时,尽量要在开阔之地与对方决战。人多力量大,但也不好管理,所以军事统帅一定要有“进止”的本事。所谓“进止”,就是攻击时有速度有激情,撤退时要有秩序。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原因就是不能把握好“进止”,前秦几十万人向后一退,刹不住了。春秋的晋文公与楚国精锐兵团打架,晋文公一直喊叫着“退避三舍”,楚国一直追击,但就是找不到机会发动决定性攻击,就是因为晋文公的兵团在后退时“井然有序”,简直就是步步为营。《百战奇略》里还说,你人少,对方人多的时候,你就该把对方引到场地不开阔的地方,让他的人数发挥不出应该发挥的作用。
在主客场作战的论述中,作者指出,同等实力下,主场作战未必就能赢。如果你是客场,就要以最快的速度攻进主人的腹地。因为主人在本地作战,家人都在身边,会经常挂念,只要深入内地,就能使他们对亲人的挂念放大一百倍,对方会不攻自破。
作者虽然列举了无数个打赢一场战役的技巧和奥秘,但最后却说,打赢一场战争的最大诀窍就是,不打。
任何纠纷和恩怨尽量不要到战场上来解决,非要到战场上来解决,也要尽量做到兵不血刃,不战而屈人之兵。搞来搞去,又回到了儒家套路上来:打架是不好的!要以德服人!可如果对方不认识德为何物呢?那就只好打。
中国的军事着作大都有这个毛病:全部内容都是战争技巧,但在开篇肯定有个说明:打架不好,要以德服人。这个牌坊立得很大,很艺术,让人一看,仿佛中国人真的不喜欢打架一样。其实中国人最喜欢的就是打架,但喜欢窝里打,翻开历史,到处都是刀光剑影。老百姓有句俏皮话,和平只能维持到明年。也就是说,牌坊立着,婊子继续当着,二者泾渭分明。
刘伯温生在中国,不可避免地也会犯这样的毛病。但这时他还年轻,难免不受传统熏染。
多年以后,他意识到,战争的目的就是消灭对手保存自己。为了保存自己,在消灭对手时应不择手段。这可能是冷血,但绝不是假惺惺。
当然,中国古代每个野心家和政治家都明白这个道理,可就是表里不一,嘴上说的是一套,干的是另外一套。
刘伯温说,这很不好,做人嘛,短短几十年,干吗那么虚伪,说的一套和干的一套不能吻合,你的心一面要做事,一面又要小心别被人发现你真心要做的事,多累啊!
刘伯温一生中都坚持身心合一、表里如一。这是他在撰写《百战奇略》时的主导思想。
当他在专心致志写书时,他弟弟刘陛有情绪了。
刘陛拄着锄头站在窗外,盯着刘伯温说:“二哥,出来晒晒太阳。”
刘伯温头都不抬,说:“我没空。”
刘陛说:“您别没空。出来看看吧。你看那田间,有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你再看那山间小路上拎着饭盆的妇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你再看我,脸上是黑乎乎的油汗,手上是一寸厚的老茧。你再看看自己,细皮嫩肉,像是刚出生的婴儿。老天为何如此不公平,让你坐在清风徐来的书桌前,让我面朝黄土背朝天?”
刘伯温此时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他扔了笔,走出门,和弟弟一起走进了田间。不过,他很快就辜负了自己和弟弟的期望。刘伯温从小就以读书为主要责任,身体状况很差,三十岁的人,五十岁的心脏。只弯了几下腰,他就对弟弟说:“我感觉腰椎间盘突出啦。”
他弟弟摇头叹气,说:“还是写你的书去吧。”
刘伯温就重新回到书房,但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使他冒出个想法,为何不能给他们编辑一本日常生活一本通呢?
心动就要行动,刘伯温很快就确定书名《多能鄙事》,这个书名灵感来源于孔老夫子。孔老夫子曾对学生们说,我年轻的时候是个底层劳动人民,所以对一些难登大雅之堂的事都有了解(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多能鄙事》分为十二卷,内容包括饮食、服饰、百药、种花草、放牧养殖多方面制作技能和占卜知识等,凡百姓日常所必需的科学常识,以及吉凶趋避之术全部囊括其中,总之,一一切合民生实用。
我们仅在此举几个例子。比如饮食,刘伯温注重的是养生,而且是物美价廉的养生。比如“鸡子线”:把鸡蛋开个孔,加点盐,用筷子搅匀,立即倒出,使之成线状,就白酒配着吃。养生健体大大的好!
还有一个小孩“百日关”的问题,刘伯温说,小孩生下来一百天内不要出门,因为此时小孩的阳气非常重,没有阴气。所以一些老妖怪特别喜欢吸收小孩的阳气。到了一百天后,小孩的阴气渐渐附体,老妖怪们对这样的小孩就没有兴趣了。
或许正是这种琐碎、荒诞不经的内容,使很多研究刘伯温的人都认为,《多能鄙事》并非是刘伯温的作品。但也有不同意见,这种不同意见认为,《多能鄙事》里面的内容的确琐碎庸俗,但人生在世,哪一件不是琐碎庸俗的。吃喝拉撒,就是庸俗。如刘伯温那样的圣人也必须要吃喝拉撒,他能编着《多能鄙事》这样的作品,更证明他的伟大,因为他能接地气。
接了三年地气后,刘伯温从现实中醒来,进入梦想。他唉声叹气,他老婆就说:“既然这里现实太重,何不出去走走,看看山川大河,陶冶一下已土得掉渣的情操?”
刘伯温说:“明天就上路。”
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任何一本书,即使写得再好,也不过是别人的思想。即使可以从别人的思想中总结出自己的思想,但没有作者本身的经历,这种思想仍然是隔靴搔痒。有真思想的人,必须要有经历,不但要做宅男,更要做驴友。中国历史上超级驴友非明朝的徐霞客莫属,这哥们儿使用国家的“驿站”四处游玩,写下了《徐霞客游记》。司马迁能把《史记》写成别人望尘莫及的历史着作,不仅仅是因为他被阉割过,还因为他善于四处旅游,手拿纸笔,对景而写。
1344年,当刘伯温离开家乡北上时,北边有个17岁的奇丑无比的少年正在埋葬他的父母和兄弟,如你所知,这个人就是朱元璋。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跑到寺庙里脱下乞丐服,穿上了袈裟。
欢乐颂(第三季) 教我怎能不想你 寒门子权臣之路 青梅酒 信仰诸天 灵怪笔谈 白龙神传 起源探秘 目击者 重生世界之主 松山奇侠传 不药而愈 超级大野怪 都市剩者为王 呆萌娇妻翻身记 你与时光皆倾城 欢乐颂(第二季) 铁锈月光 完结+番外 【快穿】受精之路 NP 秋刀冬剑
那年,雪下得极大。邵家死的只剩下一人,一个叫做邵满囤的少年。为了活下去,他敲开了村子里院墙最高的那户人家。初家。当邵满囤迈入那扇涂着红漆的角门时,他从没想过,他推开的不仅仅是一扇能让他活命的门。在那扇门后,有他的新的名字邵年时。有他为之奋斗了一辈子的道路行商。有他敬了一辈子的人物初家老爷。还有他疼爱了一辈子的女人初雪这是一个小长工的民国飘摇路哪怕风吹雨打,我自坚如磐石。如果您喜欢民国草根,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第二世被人怨恨送去献祭河神被淹死的宋京墨眼睛一闭一睁,重生到自己还没成为孤女之前。如果您喜欢重生后我成了全大陆最横的崽,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兼职做代驾,不小心和雇主发生了场风花雪月。有的女人,表面上风情万种,性感诱人,但实际却是一朵带刺的野玫瑰,沾不得。...
沈天离直到死的那一刻才知晓威风凛凛的康平侯原来是女儿身。这一世沈天离一心一意只想跟在康平侯身边,心里眼里都只装得下他,其他的都是浮云。蒋青皱着眉头小大人似的娘亲,那个哥哥为何总是要捏我的脸?母亲大人那个哥哥喜欢你,才捏你啊。蒋青嘟着嘴可是,我一点儿也不喜欢他呀。蒋青长大后,认为沈天离就是一个病原体,得远远避开。沈天离整日冥思苦想,怎么也想不明白,上一世,蒋青对他可是一见钟情,再见倾心。这一世,咋就看不上眼了如果您喜欢世子爷心怀不轨,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一次古董交易上被两个盗墓贼带进墓里,什么水夹子旱魃青铜俑奢比尸各种山海经里的奇绝生物接踵而来,古墓里种种信息更是与战国军师孙膑有关,几个看起来毫无关系实际又息息相关的古墓之中,到底隐藏了几千年前怎样的惊天阴谋?...
星际时代,星空族群降临,人类踏入星空,推开灵能大门,踏入修炼。江尘推开灵能大门,但感觉自己推开的有点问题你的身躯觉醒了坚韧技能,坚固又有韧性。你的骨骼觉醒了坚硬,对方一剑刺入你的身体,被骨骼震断长剑。你的头发觉醒了分叉,剑气分化万千,布下天罗地网。你的胃消化了一颗灵丹,觉醒消化,无尽灵气,瞬间消化。直到某一天你觉醒了永动机,心脏不停,动力不息。多年后,你恍惚发现,你的躯体,已经比肩神明。如果您喜欢我的身体能无限觉醒技能,别忘记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