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文学阁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08章 李鸿章 推动中国近代化的洋务领袖(第1页)

一、早年经历

李鸿章出生于1823年2月15日,出生在一个世代以耕读为生的家庭。李家原本姓许,后因过继关系改为李姓。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在道光十八年(1838年)考中进士,从此李家开始在科举之路上崭露头角,逐渐成为庐州府的望族。

李鸿章自幼便表现出对学问的兴趣,六岁时便进入家馆棣华书屋学习。他勤奋好学,很快便展示出了过人的才华。1840年,李鸿章考中秀才,这是他走向科举之路的第一步。三年后,即1843年,他在庐州府学被选为优贡,这意味着他的学业成绩得到了官方的认可。

为了更好地准备即将到来的科举考试,李鸿章遵照父亲的指示,前往北京备考。这次北上对他来说意义重大,不仅是为了参加考试,更是为了拓宽视野,结识更多有识之士。1844年,李鸿章参加了顺天府恩科乡试,成功考中举人,并在同年与周氏完婚。

然而,1845年,李鸿章首次参加会试却未能如愿,这对他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打击。但他并没有因此气馁,反而以“年家子”的身份拜入了当时着名学者曾国藩的门下,学习经世致用之学。这段经历不仅为他后来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也让他与曾国藩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1847年,李鸿章终于在科举考试中取得突破,中进士并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的职位。这标志着他在仕途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1850年,通过朝廷的引见考核后,他被改授为翰林院编修

二、湘军幕僚

李鸿章的早期军事生涯始于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自1850年起,太平天国运动迅速向东扩展,对清朝统治构成了严重威胁。1853年,太平军占领安庆,杀死了巡抚蒋文庆。李鸿章在此期间展现了他的智谋,他怂恿工部左侍郎吕贤基上奏,并代为撰写奏章。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诏令吕贤基担任安徽团练大臣,办理团练防剿事宜。吕贤基对李鸿章说:“你让我陷入困境,我也让你陪我一起回去。”于是,李鸿章随同吕贤基回到家乡,参与组织团练。

1853年五月,李鸿章带领士兵守卫和州裕溪口,这是他首次与太平军正面交锋。次年,他的父亲李文安也在王茂荫的推荐下,回到家乡办理团练。李家父子的团练队伍训练有素,战斗力较强。在这段时间里,李鸿章跟随周天爵、李嘉端、吕贤基和必禄·福济等清廷官员,在安徽中部与太平军、捻军作战。尽管他以书生的身份带兵,但很快就意识到,真正的将领不应只看重一时的胜负,而是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

1855年,因攻克安徽含山县的功绩,李鸿章被赐予知府衔。同年十月,因率团练收复庐州,他奉旨被记名以道府使用。1856年,随着巢县、和州等地的收复,李鸿章又获得了按察使衔的奖励。然而,功高盖主,李鸿章也因此遭到不少嫉妒与诽谤,几乎难以立足于乡里。1857年,安徽巡抚福济奏报李鸿章丁忧,为父亲守制,暂时结束了他长达五年的团练生涯。

1858年,太平军再次攻陷庐州,李鸿章携家眷逃离,辗转到达南昌,暂住在他哥哥李翰章家中。这一年,他深感仕途坎坷,感叹“昨日梦封侯,今日已非”。同年十二月(1859年1月),在哥哥李翰章的介绍下,李鸿章加入了湘军首领曾国藩的幕府,协助处理军务。当时湘军刚刚经历了三河之战的惨败,急需人才重整旗鼓。曾国藩对李鸿章特别重视,悉心指导他处理政务和军务。

在曾国藩的影响下,李鸿章的思想、性格乃至生活习惯都发生了显着变化。曾国藩性格温和,而李鸿章则更加果敢决断。两人在处理事务时常常互补,曾国藩常常犹豫不决,但在李鸿章的几句话下便能做出决定。

1860年秋,李鸿章与曾国藩之间因移军祁门和弹劾李元度的问题产生了严重分歧。李鸿章认为祁门地形险要,不适合驻军;而对于李元度的弹劾,李鸿章认为曾国藩的做法欠妥。李鸿章拒绝起草弹劾文书,并与幕僚一同争论,最终愤而离开曾国藩的营地。经过友人的劝说和曾国藩的多次邀请,李鸿章于1861年六月七日重新回到湘军大营。自此之后,李鸿章在曾国藩的阵营中地位更加稳固,成为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核心力量之一。

三、组建淮军

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第二次打破江南大营后,清政府失去了长江下游的最后一支主力部队。随着太平军向苏杭推进,江南地区的豪绅地主纷纷涌向上海避难。为了保护这座重要的通商口岸,当地的士绅买办一方面筹备“中外会防局”,依靠西方雇佣军保护上海;另一方面,派遣代表如钱鼎铭等人前往安庆,请求曾国藩派遣援军。

曾国藩最初考虑派曾国荃或陈士杰出兵支援,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随后,他转向李鸿章寻求帮助。李鸿章欣然接受任务,开始着手组建淮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咸丰十一年(1861年)夏天,李鸿章奉命返回安徽招募淮勇。凭借之前在庐州组织团练的经验和在当地的人脉资源,李鸿章迅速得到了张树声、周盛波、潘鼎新、刘铭传等人的支持。这些人大多是皖籍地主武装的头领,与李鸿章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淮军的组建工作进展得非常顺利。

同治元年(1862年)春节后,淮军最早的四个营——“树”、“铭”、“鼎”、“庆”营陆续集结于安庆进行训练。这四个营分别由张树声、刘铭传、潘鼎新和吴长庆领导。与此同时,李鸿章还命令自己的弟弟李鹤章返回合肥招募旧部,包括内亲李胜、张绍棠,昔日好友王学懋,以及父亲李文安的旧部吴毓兰、吴毓芬等人。

曾国藩对这支新军极为重视,亲自召见各营将领,并为淮军订立了详细的营制和营规。为了增强淮军的实力,曾国藩从湘军系统中调拨了部分部队,其中包括“春”字营(张遇春)、“济”字营(李济元),太平军降将程学启率领的“开”字两营,以及湖南新勇“林”字两营(滕嗣林、滕嗣武)。此外,还有“熊”字营(陈飞熊)和“垣”字营(马先槐),以及曾国藩赠送的亲兵两营(韩正国、周良才)。

通过这些增援,淮军初步形成了14个营的规模,每个营配备正勇505人,长夫180人,总计685人。曾国藩亲自检阅了已经集结在安庆的淮军各营,并宣布淮军建立。随后,上海的士绅筹集了18万两白银,租用了7艘英国商船,将淮军分批运往上海。由于“济”字营需要留在池州,所以实际运抵上海的淮军共有13营,约9000人。

1862年三月十日,李鸿章随首批淮军抵达上海。不久之后,经曾国藩推荐,李鸿章被任命为江苏巡抚,并一度暂署办理通商事务大臣。李鸿章受任之时,上海正处于极为严峻的局势之中。太平军正在发动第二次大规模进攻,上海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面对这样的局面,李鸿章牢记曾国藩的教诲:“以练兵学战为性命根本,吏治洋务皆置后图。”

在上海,由当地士绅组建的“中外会防局”主要依靠外国雇佣军来抵御太平军,对淮军并不抱有很大希望。面对外界的轻视,李鸿章激励将士们说:“军贵能战,待吾破敌慑之。”淮军果然不负众望,在当年下半年连续进行了虹桥、北新泾和四江口三次激烈的战斗。李鸿章亲临前线指挥,最终成功守住了上海,赢得了中外人士的尊重和认可。

淮军抵达上海后,李鸿章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升军队的战斗力。淮军到沪未满一年,便全面改革了原有的湘军制度,转而模仿西方军队的编制和训练方法,装备了先进的洋枪洋炮。李鸿章还聘请了外国教练来训练士兵,这些改革极大地提升了淮军的战斗力。

为了确保淮军能够与外国雇佣军协同作战,李鸿章与英国舰队司令何伯以及陆军提督士迪佛立订立了会商攻打太平军的协议。根据协议,李鸿章派出6000人的淮军与外军共同作战,其中3000人进驻南桥,另外3000人则由英国军官进行严格训练。协议还规定,作战中夺取的军需物资应归淮军所有,双方在军事调动时必须互相通知,并共享军事情报。

1863年春天,李鸿章与士迪佛立签订了《会同管带常胜军条约十六款》,明确了常胜军及其统带官由李鸿章指挥。在常胜军经过整顿后,李鸿章与新的常胜军统领查理·乔治·戈登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戈登很快成为了李鸿章的朋友和支持者。

在上海初步站稳脚跟后,李鸿章开始着手从多个方面巩固自己的地位。首先是在人事安排上,他罢免了一批媚外过甚的买办官吏,如杨坊等,转而起用了一批务实肯干的洋务派官员,如郭嵩焘、丁日昌等。同时,李鸿章建立了不同于湘军幕府的淮军幕府,以务实干练、通晓洋务为主要标准选拔幕僚。

在军制改革方面,李鸿章深刻认识到西洋军械在实战中的巨大优势,因此决定“虚心忍辱,学得洋人一二秘法”。淮军不仅装备了洋枪洋炮,还引入了西方的军事训练体系,这使得淮军在短时间内战斗力大幅提升。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淮军迅速扩充至50个营头,约2万人,至攻打天京前夕,淮军总兵力已达7万余人。

在军费筹措方面,李鸿章实施了“关厘分途,以厘济饷”的政策,即通过关税支付常胜军、中外合防局及镇江防军的军需开支,而通过厘金(商业税)来支持淮军。随着军事进展和湘淮军力的壮大,厘卡也层层增设,确保了军饷来源。不过,这种“征粮收税”“捐厘助饷”的做法,虽然解决了军费问题,但也导致了“怨黩繁兴”“民穷财尽”的社会问题。

在对外关系处理上,李鸿章展示了出色的外交手腕。例如,苏州杀降事件引发戈登常胜军闹事时,李鸿章利用英国人赫德和士绅潘曾玮作为说客,巧妙平息了事态,并最终解散了常胜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四、平定天国

同治元年(1862年)十一月,随着常熟太平军守将骆国忠的投降,李鸿章抓住机会率领淮军发起了收复苏州、常州的战役。在与前来平叛的太平军反复激战后,淮军最终攻克了常熟、太仓、昆山等地。初步扫清苏州外围后,李鸿章制定了三路进军的计划:中路由程学启统率,从昆山直驱苏州;北路由李鹤章、郭松林、刘铭传从常熟进攻江阴、无锡;南路则进攻吴江和平望,切断浙江太平军增援苏州的道路。

同治二年(1863年)正月,李鸿章兼任五口通商大臣,并在上海设立外国语言文学学馆,开启了他创办洋务的序幕。同年七月,程学启部逼近苏州城下,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率军从天京前来救援,与北路淮军在无锡大桥角展开激战,太平军失利。此时,苏州太平军守将郜永宽等人开始动摇,并与程学启部秘密接触,商讨献城事宜。

同年十一月初五,郜永宽等人杀害了守城主将谭绍光,打开城门投降。淮军入城后,太平军八降王率部屯居半城,不愿剃发解除武装,反而要求获得官衔及编制。李鸿章采纳了程学启的建议,诱杀了降将郜永宽等八人,并遣散了其余部队。程学启入城后还搜杀了两千余名顽固分子。尽管此举引起了戈登的不满,但李鸿章认为这是消除内部隐患的必要之举,他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尽杀云官等八伪王及其党数百人,此事虽太不仁,然攸关大局,不得不为。”曾国藩得知后,在日记中称赞李鸿章“殊为眼明手辣”。

苏州城破后,李鸿章被赏加太子少保衔,并获准穿黄马褂。与此同时,北路的李鹤章、郭松林、刘铭传攻克了无锡和金匮,程学启与道员吴毓芬等攻克了浙江嘉兴。淮军一路推进至常州城下,李鸿章亲自督军攻打常州,于同治三年(1864年)四月破城,捕杀了太平天国护王陈坤书和佐王黄和锦。至此,苏南地区的太平军基本被肃清,清廷赏赐李鸿章骑都尉世职。攻克常州后,常胜军解散,留下的洋枪队和炮队并入淮军。

当时,湘军久攻天京不下,清廷多次诏催李鸿章率淮军前往会攻。考虑到与曾氏兄弟的关系,李鸿章担心染指金陵会被认为抢功,进而得罪曾氏兄弟。因此,他在苏、常两地按兵不动,转而南下攻入浙江,这一举动惹恼了闽浙总督左宗棠,后者上奏朝廷,指责李鸿章“越境掠功”。五月十三日,李鸿章得知湘军即将攻破天京城,又因朝廷不断催促,遂派刘士奇炮队及刘铭传、潘鼎新、周盛波等二十七营会攻天京。十五日,曾国荃接到李鸿章的出兵咨札,激发众将出击。次日,湘军攻克天京。事后,曾国藩对李鸿章表示感激:“愚兄弟薄面,赖子保全。”

太平天国失败后,在处理湘淮军的去留问题上,曾国藩与李鸿章采取了不同策略。曾国藩在攻下天京后不到一个月,即遣散了大部分湘军,主要是为了避免功高震主,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而李鸿章则认为:“吾师暨鸿章当与兵事相始终,留湘淮勇以防剿江南北,俟大局布稳,仍可远征他处。”他认为,当前的威胁来自内部叛乱,但长远的威胁在于西方列强,因此主张保留湘淮军,不仅用于平定内乱,更要抵御外侮。

五、出击捻军

同治三年(1864年)十月,清廷命令曾国藩前往皖鄂交界地区,督军防堵从湖北东下的太平军扶王陈得才及捻军。与此同时,李鸿章被任命前往江宁,暂时代理两江总督的职务。这一时期,李鸿章负责协调地方军务和民政事务,为曾国藩的军事行动提供支持。

天剑江湖啸  糟糕,总有案子跟着我  (海贼王同人)与皇副超赞恋爱体验中+番外  乖哄  【HP】伏地魔闺女的碰瓷日常+番外  营业期影后真香了GL  仙祖养的蛋又碎啦  快穿:我把深情男二撩疯了  今天也靠抽卡活命[穿书]  小植物人靠泄露心声逆天改命了  快穿:穿成炮灰后被反派觊觎了  港综:退役后我去投奔爷爷  春山颠倒  开局举报系统,我超脱了  夫子家的卖鱼夫郎  跟残疾大佬闪婚后,全员火葬场了[穿书]  南太太马甲A爆了  九天之后:魅惑众夫君  第七根肋骨+番外  军妆  

热门小说推荐
大秦守陵人

大秦守陵人

樗里寻因为一把剑,我就把自己卖了?嬴政我这是赔了一把剑和一个女儿?如果您喜欢大秦守陵人,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至道学宫

至道学宫

道裂为百,儒教救之,谶纬祸世。道与世两相丧,圣人不仅不能平天下,连存身都难,于是隐居帝乡,不再现世。这时,一座神秘的学宫降世,一个普通的少年崛起,携惊世道法,重振道门,教化天下众生,但愿人人如龙。如果您喜欢至道学宫,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锦鲤她一心只想做咸鱼

锦鲤她一心只想做咸鱼

快穿1v1身为一只鱼妖,她是有尊严的!池鲤曾经奋斗好强,只为成为最厉害的鱼妖,保护家人,可后来发现自己不管再努力也没什么攻击力,那好吧,不如乖乖做条咸鱼。一心只想当一条咸鱼,可偏偏是条锦鲤,天降好运。某天,某条锦鲤点了个外卖。池鲤这饼真是硌牙,差评!居然有小石子。系统卧槽!那是金子。池鲤真是廉价的金子呢。某夜,某条锦鲤去小卖部买辣条,拐弯儿走进小巷子抄近路回家。池鲤看着躺在角落里浑身是血的少年。某条锦鲤迟缓地蹲下,伸出白嫩的小手,一巴掌呼在少年的脸上,逃杀犯?系统那他妈是我反派爸爸!某条锦鲤一脸平静地将辣条包咬开,对着少年晃了几下要吃吗?他从出生起便被称为灾星,倒霉鬼,可偏偏在某天遇见了他的光如果您喜欢锦鲤她一心只想做咸鱼,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贵妃的现代生活

贵妃的现代生活

她曾经经历九死一生助他踏上了帝位,她曾经贵为贵妃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扳倒了他的皇后,她一直以为她就是他的最爱。然而,在她苦尽甘来就要被册封为皇后的前一晚,她却被他悄无声息地毒杀看重生到现代的她又遇见了他后,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本文女主不会拘泥于宫斗或是宅斗,她会用与生俱来的本事放眼天下走上顶峰,这里将会是一个...

群星归位,开局签到死灵之书

群星归位,开局签到死灵之书

当繁星归位之时,拉莱耶将从海底升起密大图书馆里,看着入侵学校的外神子嗣,布鲁斯挥手放出了他养的猎犬。发现死灵之书译本,获得完整死灵之书!发现仙砂返魂箓,获得玄君七章!坐镇密大图书馆,迎接群星归位之时的到来!如果您喜欢群星归位,开局签到死灵之书,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穿越后我成了陛下的掌中宝

穿越后我成了陛下的掌中宝

穿越后,洛千汐只想当条低调的咸鱼,日常说说书,吊吊听众的胃口,足矣。然而某天,她发现自己莫名成了举国团宠。王孙贵族权臣世家纷纷找上门来,送礼的送礼,约饭的约饭,各种讨好她。有人想听霸王书?军机大臣眼一瞪,抓了。有人敢挑刺书不好?太傅眉一拧,毫无欣赏水平,功名夺了。洛千汐轻轻咳嗽一声,老太后立马派了御医过来替她诊脉。洛千汐悔啊,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吊皇帝陛下的胃口。可面前这个一脸宠溺笑容,总是喜欢对她动手动脚的家伙,当真是皇帝大人?不是说皇帝陛下清冷孤傲,不近女色,不苟言笑吗?传说果然都是骗人的。面对制度森严的皇宫,洛千汐是拒绝的。皇帝陛下大袖一挥,改。行走坐立皆有法度?洛千汐可在宫中自由奔跑。宫闱重地旁人不得靠近?洛千汐可自由出入。皇帝需要设置三宫六院?什么陈规陋习,废之,朕独娶皇后一人。这一世,他把她宠成了掌心里的宝。唯有一事,皇帝陛下与洛千汐较上了劲。洛千汐独生子女大法好。皇帝陛下多子多福才是真。如果您喜欢穿越后我成了陛下的掌中宝,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