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文学阁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05章 晚清中兴名臣张之洞 清末新政的灵魂人物(第1页)

一、早年经历

张之洞的早年经历充满了勤奋与机遇的交织。他于道光十七年(1837年)九月出生于贵州贵阳六洞桥旁的官舍内,是张锳的第四个儿子。由于出生地位于孔明洞侧,故而取名“之洞”,乳名“官保”。幼年的张之洞便展现出了过人的智慧与勤奋,五岁时便开始在家塾接受启蒙教育。张之洞自幼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他的老师包括了多位知名学者,其中丁诵先与韩超对其影响尤为深远。丁诵先是道光十八年的进士,而韩超则官至贵州巡抚,他们的言传身教无疑为张之洞的成长提供了坚实的学术与道德支撑。

在13岁之前,张之洞就已经完成了对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的系统学习,并且涉猎了广泛的史学、文字学、文学乃至经济学知识。此外,他还自学了诸如《孙子兵法》和《六韬》等兵学着作,这为他日后在政务和学术领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少年时期,张之洞就有夜读静思的习惯,经常在夜晚挑灯苦读,直至深夜,这种刻苦的精神为他积累了丰富的学识,并且培养了处理政务时严谨的工作态度。

道光三十年(1850年),尚未满十四岁的张之洞返回祖籍南皮参加县试,并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秀才,进入了县学。此后不久,他又以顺天府乡试第一名的成绩中举,取得了参加会试的资格。然而,从1850年到1863年的这段时间里,张之洞并没有立即实现他的科举理想。这十年间,他因各种原因暂时搁置了科举之路。一方面,他协助父亲处理军务,应对贵州苗民起义;另一方面,他也经历了结婚生子、父亲去世守丧等家庭事务,这些都让他无法专心备考。尤其是在23岁时,由于族兄张之万担任同考官,为了避免利益冲突,张之洞主动回避了当年的会试。

直到同治二年(1863年),张之洞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科举高光时刻。这一年,他参加了会试和殿试,并成功夺得了进士头衔,位列一甲第三名,即探花,随后被授予七品衔编修,正式踏入仕途。随后几年,张之洞的官职逐渐提升,他担任过浙江乡试副考官、湖北学政、四川乡试副考官等职位。特别是在担任湖北学政期间,张之洞大力整顿学风,创立了经心书院,积极提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赢得了广泛赞誉。而在四川学政任上,他与四川总督吴棠合作,在成都建立了尊经书院,邀请知名学者任教,并亲自制定了教学大纲,编写了《輶轩语》和《书目答问》等书籍,旨在指导学子们如何读书治学,修身齐家。

二、清流首领

张之洞在晚清时期不仅是洋务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也是着名的“清流派”首领。清流派是一个以反对腐败、倡导改革为己任的政治群体,他们主张强化中央权力,打击地方割据势力,同时也关注外交关系中的国家尊严。在中俄交涉事件中,张之洞因其坚定立场和积极建言而声名鹊起,成为清流派的实际领导者。

光绪二年(1876年),张之洞担任文渊阁校理,开始了他在清政府中枢机构的职业生涯。随着职位的不断晋升,他于光绪五年(1879年)补任国子监司业,并随后转任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再升至司经局洗马。就在同一年,清廷派遣左都御史完颜崇厚前往俄国就伊犁问题进行谈判。然而,崇厚在谈判过程中表现不佳,最终签署了《里瓦几亚条约》,该条约虽然名义上归还了伊犁,但实际上使伊犁地区处于俄国的包围之中,严重损害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条约的消息传回国内后,引起了轩然大波。张之洞随即上奏《熟权俄约利害折》和《详筹边计折》,分析了条约的十条不可接受之处,并呼吁必须修改条约,同时加强军事准备,暂缓签订,并要求追究崇厚的责任。这次上书引起了皇室的高度关注,张之洞因此获得了慈安、慈禧太后的接见,并被特许随时前往总理衙门提供咨询。他与张佩伦、陈宝琛等人共同起草了多份奏折,提出了包括筹措军费、加强边防等一系列具体建议。

张之洞的政治声望也因此达到了新的高度,并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赏识。他与其他三位官员——宝廷、张佩伦、黄体芳被称为“翰林四谏”,而张之洞则是清流派的实际领袖。他们拥护军机大臣李鸿藻为精神领袖,共同推动了一系列旨在加强中央权威、打击腐败的改革措施。

在光绪七年(1881年)至光绪十年(1884年)担任山西巡抚期间,张之洞面对的是一个吏治腐败、民生凋敝、鸦片泛滥的山西。他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整顿局势。首先,他勤于考核下属官员,清除那些贪污渎职的人员,同时表彰那些廉洁奉公的好官。其次,他严禁鸦片买卖,并推广禁烟运动,试图根除这一社会毒瘤。此外,他还编练军队,清查仓库,确保财政透明,并改进了山西铁矿产品的运输方式,降低了成本,提升了经济效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三、抗击法军

张之洞在中法战争期间的表现,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的形象。光绪九年(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法国在越南扩张势力,并威胁到了中国的南部边境。张之洞作为当时清廷的重要官员,一直主张强硬对抗法国的侵略行为。

光绪十年(1884年),随着法国在越南的行动愈发猖獗,张之洞上疏朝廷,力主加强边疆防御,并建议紧急部署滇、桂两地的军事力量,同时加强京津地区的防御。同年四月,清廷召见张之洞,并命他接替张树声,署理两广总督,并在七月初正式授任。张之洞抵达广州后,立即着手加强沿海地区的防御工作,并督促各地督抚加强警戒。

同年六月,法国侵略军占领了中国台湾的基隆港口,张之洞意识到台湾的战略重要性,迅速上奏请求朝廷派遣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协同作战。他认为只有通过加强对越南的战略控制,才能有效地支援台湾的防御。清廷接受了张之洞的意见,并授予刘永福提督记名的职位。刘永福带领黑旗军在战斗中表现出色,多次击败法军。然而,由于广西和云南两地的部分军队在战斗中表现不佳,导致黑旗军孤立无援,最终在某些战役中失利。

随着战况的发展,光绪十一年(1885年)正月,法军攻占了中越边境的重要关口镇南关(今友谊关)。面对这一紧急情况,张之洞果断请求调遣前广西提督冯子材以及总兵王孝祺等部队增援。70岁高龄的冯子材率领部队英勇奋战,最终在镇南关大败法军,这场胜利不仅极大地提振了士气,也直接导致了法国茹费理内阁的垮台。

然而,正当士气高涨之际,清廷却决定寻求和平解决,命令前线部队停止进攻并撤退。这一决定让前线将士感到极度失望和愤怒。张之洞多次电奏请求延长撤军期限,但未获批准,并受到了来自李鸿章的批评。

四、兴办洋务

张之洞在晚清时期积极推动洋务运动,尤其是在湖北地区,他的努力不仅促进了当地工业的发展,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光绪十三年(1887年),张之洞在广州创办了广雅书局和广雅书院,聘请了梁鼎芬和朱一新等学者主持教育事务。梁鼎芬因弹劾李鸿章而获罪,朱一新则因弹劾太监李莲英而被降职,张之洞顶住压力继续支持他们,体现了他对人才的重视。

光绪十五年(1889年),张之洞上奏建议修建芦汉铁路,这条铁路自芦沟桥至汉口,旨在连通南北,促进物资流通、军事调动和经济发展。清廷批准了这一计划,并任命张之洞为湖广总督,负责南段铁路的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张之洞在湖北创办了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武备学堂、农务学堂(华中农业大学前身),并在两江总督任内创建了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前身)。

同年冬季,张之洞抵达湖北,首要任务便是筹建汉阳铁厂。起初,他在采购设备时遇到了不少困难,例如在购买炼钢厂设备时,由于缺乏对原材料质量的了解,导致设备与原料不匹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经过一系列试验和调整,最终通过改造设备,成功生产出了优质钢材。

汉阳铁厂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建成,包括炼钢厂、炼铁厂、铸铁厂等十个工厂,共有两千名工人,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这个项目不仅标志着中国钢铁工业的起步,也为后续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除了钢铁工业,张之洞还创办了湖北织布局。光绪十八年(1892年),该织布局在武昌投入运营,拥有三万枚纱锭和一千台织机,雇用了两千名工人。织布局的盈利被用来补贴其他亏损的企业,如铁厂和枪炮厂。尽管如此,织布局依然表现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基于棉纱市场的广阔前景,张之洞决定扩建纱厂,但南厂未能建成,部分机器最终被用于南通的大生纱厂。

在教育方面,张之洞同样不遗余力。他创办和整顿了两湖书院、经心书院等,并设立了农务学堂、工艺学堂、武备自强学堂、商务学堂等。在南京,他还设立了储才学堂、铁路学堂、陆军学堂、水师学堂等。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他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改革,增加了新的学科。此外,张之洞还派遣学生赴日本留学,注重军事训练,在两江总督任内组建了一支采用西式训练方法的江南自强军。

五、甲午战事

甲午战争期间,张之洞作为湖广总督,同时也是临时署理两江总督,积极参与了战时的各项决策与援助活动。光绪二十年(1894年)8月1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张之洞立即行动起来,奏请朝廷派遣骑兵前往天津待命,并考虑借助外国力量。他认为日本的力量正在不断增强,必须加强天津和盛京的防御。10月26日,张之洞致信李鸿章,提出了“购兵船、借洋款、结强援”的三项策略建议。随着战事的进一步恶化,到了10月底,日军强渡鸭绿江后,张之洞再次提出“购快船、购军火、借洋款、结强援、明赏罚”五项紧急措施,以应对日益严峻的辽东局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同年11月2日,张之洞被调任为两江总督。11月7日,他再次致信李鸿章,强调无论最终是战是和,都必须拥有足够的海军力量。然而,尽管他多次呼吁救援,当11月下旬日军围困旅顺时,张之洞发出的救援请求并未得到有效的响应。

进入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随着日军进攻山东半岛,张之洞急忙向山东巡抚李秉衡发送急电,建议动员地方官员招募民工,加快挖掘壕沟,并在关键道路上埋设地雷,以抵御日军的推进。他还表示愿意调配武器弹药支援山东的守卫。在北洋舰队司令丁汝昌自杀殉国后,张之洞提议将驻扎在台湾的刘永福调往山东,参与抗击日军,保卫烟台。

夫子家的卖鱼夫郎  第七根肋骨+番外  南太太马甲A爆了  (海贼王同人)与皇副超赞恋爱体验中+番外  天剑江湖啸  快穿:穿成炮灰后被反派觊觎了  港综:退役后我去投奔爷爷  跟残疾大佬闪婚后,全员火葬场了[穿书]  开局举报系统,我超脱了  乖哄  军妆  快穿:我把深情男二撩疯了  小植物人靠泄露心声逆天改命了  营业期影后真香了GL  【HP】伏地魔闺女的碰瓷日常+番外  九天之后:魅惑众夫君  今天也靠抽卡活命[穿书]  仙祖养的蛋又碎啦  春山颠倒  糟糕,总有案子跟着我  

热门小说推荐
大秦守陵人

大秦守陵人

樗里寻因为一把剑,我就把自己卖了?嬴政我这是赔了一把剑和一个女儿?如果您喜欢大秦守陵人,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至道学宫

至道学宫

道裂为百,儒教救之,谶纬祸世。道与世两相丧,圣人不仅不能平天下,连存身都难,于是隐居帝乡,不再现世。这时,一座神秘的学宫降世,一个普通的少年崛起,携惊世道法,重振道门,教化天下众生,但愿人人如龙。如果您喜欢至道学宫,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锦鲤她一心只想做咸鱼

锦鲤她一心只想做咸鱼

快穿1v1身为一只鱼妖,她是有尊严的!池鲤曾经奋斗好强,只为成为最厉害的鱼妖,保护家人,可后来发现自己不管再努力也没什么攻击力,那好吧,不如乖乖做条咸鱼。一心只想当一条咸鱼,可偏偏是条锦鲤,天降好运。某天,某条锦鲤点了个外卖。池鲤这饼真是硌牙,差评!居然有小石子。系统卧槽!那是金子。池鲤真是廉价的金子呢。某夜,某条锦鲤去小卖部买辣条,拐弯儿走进小巷子抄近路回家。池鲤看着躺在角落里浑身是血的少年。某条锦鲤迟缓地蹲下,伸出白嫩的小手,一巴掌呼在少年的脸上,逃杀犯?系统那他妈是我反派爸爸!某条锦鲤一脸平静地将辣条包咬开,对着少年晃了几下要吃吗?他从出生起便被称为灾星,倒霉鬼,可偏偏在某天遇见了他的光如果您喜欢锦鲤她一心只想做咸鱼,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贵妃的现代生活

贵妃的现代生活

她曾经经历九死一生助他踏上了帝位,她曾经贵为贵妃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扳倒了他的皇后,她一直以为她就是他的最爱。然而,在她苦尽甘来就要被册封为皇后的前一晚,她却被他悄无声息地毒杀看重生到现代的她又遇见了他后,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本文女主不会拘泥于宫斗或是宅斗,她会用与生俱来的本事放眼天下走上顶峰,这里将会是一个...

群星归位,开局签到死灵之书

群星归位,开局签到死灵之书

当繁星归位之时,拉莱耶将从海底升起密大图书馆里,看着入侵学校的外神子嗣,布鲁斯挥手放出了他养的猎犬。发现死灵之书译本,获得完整死灵之书!发现仙砂返魂箓,获得玄君七章!坐镇密大图书馆,迎接群星归位之时的到来!如果您喜欢群星归位,开局签到死灵之书,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穿越后我成了陛下的掌中宝

穿越后我成了陛下的掌中宝

穿越后,洛千汐只想当条低调的咸鱼,日常说说书,吊吊听众的胃口,足矣。然而某天,她发现自己莫名成了举国团宠。王孙贵族权臣世家纷纷找上门来,送礼的送礼,约饭的约饭,各种讨好她。有人想听霸王书?军机大臣眼一瞪,抓了。有人敢挑刺书不好?太傅眉一拧,毫无欣赏水平,功名夺了。洛千汐轻轻咳嗽一声,老太后立马派了御医过来替她诊脉。洛千汐悔啊,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吊皇帝陛下的胃口。可面前这个一脸宠溺笑容,总是喜欢对她动手动脚的家伙,当真是皇帝大人?不是说皇帝陛下清冷孤傲,不近女色,不苟言笑吗?传说果然都是骗人的。面对制度森严的皇宫,洛千汐是拒绝的。皇帝陛下大袖一挥,改。行走坐立皆有法度?洛千汐可在宫中自由奔跑。宫闱重地旁人不得靠近?洛千汐可自由出入。皇帝需要设置三宫六院?什么陈规陋习,废之,朕独娶皇后一人。这一世,他把她宠成了掌心里的宝。唯有一事,皇帝陛下与洛千汐较上了劲。洛千汐独生子女大法好。皇帝陛下多子多福才是真。如果您喜欢穿越后我成了陛下的掌中宝,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